文:賴振民(創夢客營運長、教育創生專家)、戴宇星(創夢客教師、Founder of AstroStream Technologies Studio)、簡志峰(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科技博士)
迷失的自主學習
一場來自台灣各地高中的暑期營隊,我問同學:「是否知道自主學習?」大家回答都知道,我再問大家:「如何自主學習?」他們說就是有一堂老師完全沒有教課的課堂中,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看書、和自己寫考卷。
很顯然這就是過去我們知道或經歷過的「自修」和「自習」。在108課綱推動下的「自主學習」,這新瓶卻仍裝著舊酒,自修學習仍然承襲著過去的代工工廠和代工教育,學生學習著制式的學科課程,透過不斷的練習測驗和考試評量來提升良率,然而新課綱(108課綱)的自主學習是學生探索自己和發展未來的重要關鍵,如何引導學生擬定計畫、善用時間、蒐集資料、產出成果等,都是未來大學端想看到的學習歷程。若學生和老師在第一線就陷入迷失的「自修學習」,後續將看到跟以前一樣的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的引導師資是關鍵
引導學習的師資很重要,也是學校實行自主學習的困難點,然而學校普遍沒有這樣引導師,而是由學生自己學習或是由各科老師來帶,除非學生本來就有自主學習能力或有相關經驗,否則在學校將很難推行,自主學習也將會流於毫無目標性的自修學習。
《親子天下》曾在2020年七月針對高一升高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七成的高中經歷了一年的彈性時間探索,仍不確定未來的方向為何。然而這一批108課綱正式實施三年的學生,有八成五在申請大學的書審資料那一關是需要準備自主學習計畫的。
雖然教育部長強調「自主學習不是自習課」,但如何能幫助學生運用學習策略、自我監控、探索自我、找出學習目標、定出學習計畫卻不是每個老師都有能力帶領的。
就連清華大學都需要「Xplore探索者計畫」,帶領清大高材生探索自己的優點和特點,讓他們鎖定自己有興趣的目標,進行同儕跨域與合作學習。清大高材生都需要引導師帶領探索,遑論是一般高中生。
自主學習的實例
以下是針對北部某國立大學參加社群自學的學生分享,「老師好,這週有兩個專案想法和一個行程想要跟你確認該怎麼執行?」這是在大學時常跟老師的對話,一開始招募自主學習團隊時,什麼都是問題,討論空間、探索主題、經營累積的資源與知識等,這些問題來的快且急,一旦慢下來,社群的成員便會慢慢不知道要做什麼,失去目標的團隊,隨著時間也會解散,這也讓我們認知到許多專案上和學習上的隱藏成本,有了經濟的概念去規劃整體自主學習的專案計畫。
在大學的學習社群裡,除了自我的知識學習,通常參與的時間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跟社群夥伴討論各式的主題發想與收斂,例如「基於馬拉松的職涯興趣規劃」、「國際間有什麼不錯的物聯網社群可以關注」、「臺灣小農的農產品進出口遇到的問題情境」。在這段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在白板上天馬行空,將現有的認知進行不同面向的整合,通常會推導出一些原則方向,幸運的話會突發想到一個還不錯的點子,那我們就會進行更深層的點子討論,把概念完善,並加入可行性或初步可以做的行動。
第二種是找老師諮詢,我會把平常跟社群夥伴討論的種種,整理出待解決的問題或是有趣的想法,搭配目前的可行性和資源,去找老師討論,通常總能在跟老師的交流當中,得知更具體的環境狀況,外部的資源與專案要可行的關鍵步驟,還有延伸可構想的方向等等,就像是發酵的過程,將想法透過不同對象及不同方式的討論,可以更有機會找出解決方案的方向與執行方式。平日的社群討論包括,與老師討論出人事物或現有的議題連結,通常也會延伸出接下來需要去拜訪的專家、單位,需要去撰寫的信件、查詢的資料,或是製作原型去驗證概念。
第三種便是參與各個相關活動,拜訪許多專家的時間,通常都會在假日跟著老師一起跑行程交流,聆聽不同單位平時會在意的問題,老師交流討論的方向、對應的方式,以及試著整理出核心問題並進行提問或對談。我覺得這也是自主學習最重要的要的地方,在學習的過程中若我們專注課本的知識,限縮在教室的場域學習,很難聆聽到各領域實際的需求,很難得知老師解決問題過程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很難在當下場域參與交流並提出想法獲得回饋,這一方面會需要學生的耐心和嘗試、也會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分享,在不同的體驗中,最後將實際的問題帶回到教室當中,回歸社群夥伴間彼此的討論。
這樣的自主學習循環中,老師不再定義自己是「主動教導者」,需要一直單方向提供相關知識,學生不再定義自己是「被動學習者」,需要一直扮演認真作筆記或是安靜聽一小時的知識資訊,而是建立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並從「學生」和「老師」不同的認知和觀點提供可能的目標與資訊,在一次次的循環裡導出階段性的成果(原型、機制等),並找尋合適的舞台或競賽進行發表,獲得團隊或專案上的成就,成為自主學習階段性的性的學習經歷。
給學校的建議
從國立大學社群自學的經驗,我們認為有幾點可以提供高中端練習操作:
自主學習並非協同教學:自主學習並非由不同老師代理或執行,也非不同領域的老師跨域協同教學,而是學校需要自主學習專門的引導老師協助,或是外聘專業自主學習引導師。
課內外資源整合:對於學校來說,不一定要把學生需要的選修課程開滿,畢竟教學的資源有限,而學生的學習是無限,不可能完全滿足,而是透過自主學習老師的引導及陪伴,結合課內課程和線上資源的學習,補足選修師資不足之問題。
融入在地議題:並融入在地議題,整合課內外資源及知識,讓學生有更多元的選擇和提升自己習得知識的方式。
*資料來源:2023年3月28日,https://tw.news.yahoo.com/%E8%80%81%E5%B8%AB%E4%B8%8D%E6%95%99%E8%AA%B2%E8%AE%93%E5%AD%B8%E7%94%9F%E8%87%AA%E5%B7%B1%E7%9C%8B%E6%9B%B8-%E5%AF%AB%E8%80%83%E5%8D%B7-%E5%B0%B1%E6%98%AF-%E8%87%AA%E4%B8%BB%E5%AD%B8%E7%BF%92-%E5%97%8E-06344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