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日前針對日據時期已登記的土地,因成為河川經塗銷登記,於臺灣光復後浮覆,原所有人主張民法第767條第1項物上請求權是否適用消滅時效的爭議,作出110年度台上大字第1153號民事裁定統一見解,認為該土地浮覆後若原所有人未辦理土地總登記,行使物上請求權適用消滅時效規定。
於日據時期所有的土地,因後來成為河川、水道經塗銷登記,在臺灣光復後浮覆,被登記為國家所有,原所有權人依民法第767條、第821條、第828條第2項規定請求國家塗銷國有地登記,對於此請求是否適用民法第125條十五年消滅時效產生爭議,另外也有類似的情形,與此案一起提出於大法庭。
最高法院指出,基於落實我國法所定依法律行為取得土地權利,須經登記始生效力的制度,且避免直接引用日據時期土地登記資料而發生權利名實不符的情形,即使土地於日據時期已依日本國法為登記,於臺灣光復後,該土地所有權人仍應依當時我國土地法相關法令,例如土地法施行法第11條等規定辦理土地總登記,該土地始為已登記的不動產。
最高法院進一步指出,因日據後期改採契據登記制度,使登記僅生對抗效力,與臺灣光復後所採取的土地登記生效制度不同,在此種對土地登記效力採行不同的法律制度下,對於未經依我國相關土地法令辦理土地登記的原所有權人,即使其土地於日據時期曾經登記,因成為河川、水道經塗銷登記,後於臺灣光復後浮覆,但在未依我國法令辦理土地總登記前,該土地仍屬「未登記」的不動產,其原所有權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行使物上請求權時,適用十五年消滅時效的規定。
最高法院針對日據時期已登記的土地,因成為河川經塗銷登記,在臺灣光復後浮覆,原所有人主張民法第767條第1項物上請求權是否適用消滅時效的爭議,作出統一見解。該裁定認為,該土地浮覆後若原所有人未辦理土地總登記,行使物上請求權適用消滅時效規定。此案亦涉及原所有權人對於此請求是否適用民法第125條十五年消滅時效產生的爭議,另外也有類似的情形提出於大法庭。
最高法院認為,落實我國法所定依法律行為取得土地權利,須經登記始生效力的制度,且避免直接引用日據時期土地登記資料而發生權利名實不符的情形。因此,即使土地於日據時期已依日本國法為登記,於臺灣光復後,該土地所有權人仍應依當時我國土地法相關法令辦理土地總登記,該土地始為已登記的不動產。
此外,最高法院指出,日據後期改採契據登記制度,使得登記僅生對抗效力,與臺灣光復後所採取的土地登記生效制度不同。因此,對於未經依我國相關土地法令辦理土地登記的原所有權人,即使其土地於日據時期曾經登記,因成為河川、水道經塗銷登記,後於臺灣光復後浮覆,該土地仍屬「未登記」的不動產,其原所有權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行使物上請求權時,適用十五年消滅時效的規定。
這是有關一塊在日據時期已經登記但後來被塗銷並在臺灣光復後重新被發現的土地的故事。當土地被發現時,原所有人提出要求恢復土地所有權,但被拒絕了。最高法院審查後決定,原所有人要在土地總登記辦理後方能行使物上請求權,而觸發消滅時效的期間為15年。
道路用地買賣 | 土地買賣整合 | 日據土地辦理 | 持分土地買賣 | 地籍清理處理 | 河川浮覆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