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125條規定,民事權利的行使,除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有約定外,不得逾越十年而受消滅時效的限制。換句話說,當一個民事權利沒有在一定期限內被行使時,這個權利將會消滅。
在這個條文中,所謂的「行使」指的是對權利的實際行使,例如在租賃合約中,房東要求租金支付屬於對應權利的行使,而租客支付租金屬於對應義務的履行。如果房東沒有要求支付租金,或者租客沒有支付租金,將視為未行使該權利或履行該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時間超過了法定時限(在本例中是十年),那麼房東的收租權或者租客的住房權將會消滅,也就是無法再行使。
需要注意的是,消滅時效不會使權利自動消失,而是需要當事人主張消滅時效,並在訴訟中證明權利已經消滅,才能使其生效。換句話說,如果消滅時效期限已經到了,但是當事人仍然行使了權利,那麼該權利並不會消失,而是需要他人通過訴訟來主張權利消滅。
在訴訟中,當事人需要證明權利已經超過了法定時限而消滅,一般需要提供證據來證明。例如,在租賃合約案件中,房東需要證明他沒有收到租金或者租客已經搬走超過十年等等。如果房東無法提供這樣的證據,那麼法院就不能裁定收租權消滅。
總體而言,民法第125條是維護法律權益的重要條文,能夠保障當事人在一定時限內行使權利,同時也能夠防止權利長期不被行使而形同虛設。
假設小明跟小美在10年前合夥開了一家小店,但因經營不善,店面經常虧損。最終,小明跟小美決定終止合夥關係,並由小美負責清算公司資產。小美在清算時發現公司的存貨已經過期,無法出售,也沒有價值,於是決定丟棄。
10年後,小明突然想起這家小店,希望能夠追回自己在公司的投資款項。他向小美提出請求,但小美拒絕了他的要求,稱小明已經失去了這個權利,因為這個權利已經過了民法第125條所規定的十五年消滅時效期限。
在這個例子中,小明的物上請求權是指他對公司的財產權益,即公司的存貨或現金等資產。民法第125條規定,如果一個人的物上請求權已經過了15年的時效期限,那麼他就失去了這個權利。在這個例子中,小明在10年後才想起這個權利,已經超過了15年的時效期限。因此,他無法再向小美追討公司的投資款項。
這個例子說明了時效期限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想要行使自己的權利,他必須在時效期限內進行行動,否則他就有可能失去這個權利。
道路用地買賣 | 土地買賣整合 | 日據土地辦理 | 持分土地買賣 | 地籍清理處理 | 河川浮覆回復